壬字卷 第二百一十节 顾大局不计长短-《数风流人物》


    第(1/3)页

    给黄汝良吃了定心丸之后,冯紫英这才和黄汝良谈及在大沽和丁字沽的储粮问题。

    在得到了冯紫英对此番查抄发卖一个较为乐观的估计之后,黄汝良心里踏实许多,所以在和冯紫英商议丁字沽、大沽储粮问题时也就没有斤斤计较了。

    他也很清楚这里边背后的各方势力,再加上还需要考虑后续通过这个庞大的商业网络源源不断地从两广乃至江南运输包括粮食在内的各类物资到北地,否则北地在朝廷打垮南京之前会非常艰难,甚至可能直接导致朝廷难以支撑下去而失败。

    这不是你强行接手就能行的。

    仓库码头和储粮你都可以强行接手,    但是船队呢?在江南和两广那边的供应运输体系呢?没有这些,你能拿到的就是一堆价值不大的死物。

    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合作。

    不得不说户部在这方面还是比较滞后或者后知后觉了。

    一方面海贸体系在北方本身就远较南方落后,除了山东那边略有基础,在北直和辽东几乎就是一片空白了。

    可以说全靠冯紫英一己之力在永平府把榆关港打造起来,练国事去了之后,疏导了葫芦河,才把岳婆港又勉强开发出来,    使得京东地区终于可以有了一个能够满足需求的海贸运输网络了。

    冯紫英则是在顺天府这边全力以赴疏浚卫河,    打造大沽,好在大沽的条件要比永平府那边要好很多,尤其是卫河沟通运河,可以使得海运与运河连通起来,直通京师,避免了像榆关那样还不得不走一段陆路。

    除了港口码头外,更重要的是冯紫英不遗余力的促成了原来基本没有涉足海贸的山陕商人进入了海贸体系。

    虽然和南方的海贸商人相比还只能算是一个学步的孩童,但依托永平府和顺天府这边的港口本土优势,毕竟还是在这一行业中站住了脚,加上本身南北之间贸易也随着永平府的铁料、石炭、水泥开发出来开始大规模南运,这种互补式的贸易极大地刺激了大吨位的海贸发展。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