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字卷 第一百三十五节 谏言-《数风流人物》


    第(2/3)页

    本来大家就对寿王不满意,但如果以立“贤”的名义接受皇上倾向的禄王,又觉得不合规矩,毕竟这个“贤”似乎就是皇上一人的观点罢了,现在用这种方式来选“贤”,似乎才是最公平的,    但这背后潜藏的意思就是谁能最符合朝廷乃至内阁的心思,那就是最“贤”的。

    乔应甲、王永光、韩爌和崔景荣等人也都意识到了这一点,还是相互交头接耳来探讨这一安排的可能性,而齐永泰和李三才也都觉得冯紫英这个提议虽然有些标新立异,    但是却很符合众人的意图,而且估计叶向高和方从哲也很难拒绝这个建议,便是几位皇子也说不出个什么来,毕竟可以给你们大家每一个人展示机会,当然,前提是皇上一直这样人事不省。

    从现在皇上的情形来看,已经可服用参汤和稀粥这一类流质食物,也有了一些意识,但是神志并未恢复,这种局面会维系多久,会持续好转还是突然恶化,太医们也都众说纷纭,不一而终,但大家的意见都是有可能往好转的方向走,但估计要恢复到原来正常状态不太可能了,    弄不好就是这样一直瘫痪在床。

    太上皇也来看过了皇上,只是叮嘱太医好好医治,    叶向高和方从哲也专门就南京之事作了通报,但是太上皇却以他已经逊位,不对朝务发表意见,    一切由内阁安排决定为由,什么都没说,便回了仁寿宫。

    这种情形下其实就是把所有担子和责任都推到了朝中诸公肩头上,如果不能做好,那么一切责任就是朝中诸公的罪过了。

    冯紫英倒是能理解元熙帝的做法,这个时候他能表什么态?

    支持义忠亲王,万一突然永隆帝醒过来了呢?朝中群臣显然绝大多数都是支持永隆帝这一脉的,永隆帝再怎么也还有五个儿子呢。

    支持永隆帝,那是理所当然的,不用说,至于永隆帝如果醒不过来,支持哪一个孙子?那就是费力不讨好的事儿了。

    几个皇子都不是善茬儿,元熙帝在仁寿宫里也能知晓一二,内阁也许早就有倾向,何必在这种事情上去插嘴,所以关心一下永隆帝就够了,其余的就交给内阁这帮人吧,有些事情也轮不到他去管了。

    一阵讨论之后,齐永泰和李三才也就初步认可了冯紫英的这个建议,左右监国,另外可以根据情况随时调换,以便给更多皇子机会,以便于观察皇子们的表现。

    众人也都接受了这个意见,当然最后还要看与叶方那边的交涉结果,但如果不出意外这个意见是应该可以得到大家支持的。

    接下来的话题就是军事部署和钱粮问题了。

    如果说设立监国这是应对南京方面的正统大义问题,属于树立旗帜,确定方向,那么接下来军事应对和钱粮保障就是要落实正统大义真正实现的具体执行操作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大家的讨论也是格外激烈,主要是在冯唐的西北军使用上,山东和湖广问题的解决上,都相当棘手,分歧也很大。

    虽然大家都意识到山陕可能要出乱子,但是毕竟现在还没有出,而山东沦陷,那京畿必定动荡,这关系到人心向背。

    而湖广则关系到粮食和湖广士人的支持度问题,也是必须要解决,哪怕播州之乱都可以暂时放下,首先要保证湖广必须要牢牢控制在朝廷手中,而击退王子腾的登莱军就成了当务之急。

    “西北四镇临时抽调进行整训的大军在五到七万人之间,……”张怀昌介绍道:“根据前期自唐传来的消息,已经完成了第一轮的整训,大概人数在四万人左右,第二轮的整训大概还需要一个月左右才能结束,人数在二至三万人,另外还有两万人正在路途上,估计要完成整训起码要到年后去了。”

    “如果是这样,可以先让自唐抽出五万人东进,剩余四万人完成整训后留驻庆阳,……”李三才建议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