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五五章 天地崩溃 长路从头(中)-《赘婿》
第(3/3)页
宁毅应对的核心,也就是一句话:“一年之内京城与黄河以北沦陷,三年之内长江以北全部沦陷。这是女真人的大势,武朝朝廷无力回天。到时候乾坤倒覆,我们便要将可能救下的华夏子民,尽量的保下来……”
为了将这句话渗透进军队的每一处,宁毅当时也做了大量的事情。除了一路上让人往高门大户各州各地宣传武朝世家的黑材料,动摇人心也让他们自相残杀,真正的洗脑,还是在军中展开的。由上而下的会议,将这些东西一条条一件件的掰开揉碎了往人的思想里灌输。当这些东西渗透进去。接下来的论断和预言,才真正有了立足之基。
关于武朝命运的预言,厘定了短期和中期的目标,厘定了行动的纲领和正确性,同时也暗示了,一旦朝廷陷落,我们将要面临的,就只有敌人而已。如此一来,武瑞营的军心才在这样的论断里暂时稳定下来,若是这一断言在一年后并未发生。估计士兵的心理,也只能撑到那个时候。然而,金兵终究还是再度南下了。
一支军队的士气,依靠于最大敌人的胜利,这一点未免有点讽刺,但无论如何,事实如此。金人的南下,令得这支队伍的“造反”,初步的站住了脚跟,也是因此。当汴梁城破的消息传来,山谷之中,才会有如此之大的士气提升,因为己方的正确性。又再度提高了,众人对宁毅的信服,无疑也将大大增加。
然而即便初期的根基如此讽刺的扎了下去,对于宁毅等高层而言,一个个的难题,才刚刚开始解。这中间。面临的第一个巨大问题,就是青木寨即将失去它的地理优势。
在决定杀周喆之前,宁毅对青木寨,有过两年时间的规划和经营。作为本职上的商业巨头,他对于供需的了解和协调,实在是太过驾轻就熟。青木寨虽然做的是走私,然而在宁毅的操作下,对于来往商旅的照应,对于他们的优势劣势,对于他们能获取的东西、需要的东西,每一笔在山里都会有主动的分析和建议。在这个年月里,不光是跟人做生意,还教人怎么做,主动协调武、金两地的供需,对于商人来说,方便是巨大的,利润当然也是巨大的。
两年的时间不算长,第一年只能说是起步,然而密侦司掌握大量的资料,透过赈灾,竹记也联合了许多的商人。这些商人,正规的跟竹记合伙,哪里有不正规的,宁毅便会派吕梁山的人去找对方,到得第二年,金人南下,踏破雁门关,边贸停歇之时,青木寨已经剧烈的膨胀起来。
如果说宁毅没有造反,且金人没有再度南下。景翰十四年的冬天,恐怕青木寨就要从雁门关的边贸收入里抠走一大块肉,而后逼得军队正式翻脸。
眼下倒是没有这个忧虑了,然而金人南下,夺取黄河以北,攻破汴梁,一旦它开始正式的消化这块地方,南北的生意,就再也谈不上走私,青木寨,也将被雁门关通道完全的架空。
一年多的时间,青木寨搜刮和集中了大量的资源,但即便再惊人,也有个限度,从吕梁山出来的两千骑兵,近两百的铁甲重骑,就是这资源的核心。而在其次,青木寨中,也囤积了大量的粮食——这倒算不得早有预谋,但吕梁山的环境毕竟不好,大家以前又都是饿过肚子的人,一旦宽裕,首选就是屯粮。
青木寨自发达以后,收留附近的山民、流民、南北逃兵,在眼下已有两万余人的规模,再多来个一万人,撑个一年左右,倒还不算什么。然而,余晖也已经开始出现。
普通士兵当然是不知道的。但也是因为这些考虑,宁毅选择将新的基地西移,依托于青木寨先站稳脚跟,渗入西军的地盘——这一片民风剽悍,但对朝廷的归属感并不十分强,而且先前种师道与秦嗣源惺惺相惜,宁毅等人认为,对方或许会卖秦绍谦一个小小的面子,不至于赶尽杀绝——至少在西军无法赶尽杀绝之前,可能不会轻易这样做。
这两三个月的时间,宁毅动用了竹记之下跟随而来的所有说书人,去到西军地盘的几个州县,装作幸存者的样子讲述朝廷弑君的过程,燕云六州的真相等等,间中也宣传种师中的壮烈牺牲。在这段时间里,西军对此并未进行激烈的阻拦,倒是因为民风彪悍,有时候人家觉得这说书人说朝廷坏话,会将人打一顿赶走。但也有不少人,因为对种师中的崇拜,而对朝廷的软弱义愤填膺。
另一方面,宁毅已经开始在附近着手构建初步的商业网络,他手头上还有许多商人的资料,原本与竹记有关系的、没关系的,如今当然不再敢跟宁毅有牵扯——但那也没关系,只要有**有需求,他总能在中间玩出一些花样来。
只要西军的这片地盘能给他一年左右的时间,以他的经商能力,就可能在吐蕃、西夏、金国这几支势力交汇的西北,串联起一个沟通各方的利益网络。甚至将触手顺着吐蕃,伸进大理……(未完待续。)
第(3/3)页